发电机、变频器等已应用于风机生产,液压站、主控制器、大型轴承都在试制中。
邹骥表示,对有些事情的讨论在大的背景下要平衡,如果讨论中国的碳强度,同时就要讨论美国、欧盟的碳强度。中国全球气候谈判代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吕学都对此有类似感受:发展中国家提出要资金、要技术,但发达国家不答理。
离哥本哈根谈判时间很近了,但邹骥感觉并没看到有实质性进展的迹象。未来将需要继续就CDM的改革和发展进行谈判,重点是提高CDM执行效率和可预见性。但这样的建议遭到冷遇,发达国家基本不愿意去谈。中国有些学者,甚至官员曾说,中国答应一个峰值也没什么了不起,我们自己能做得到嘛。在四万亿救市计划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投进去了。
事实上,就在刚刚过去的11月26日,中国政府正式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但我认为这种观点就是缺乏对国际谈判规律、国际利益分割规律、国际权益分配规律的认识。他指出,要求中国在工业化的过程当中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显然是不合理的。
大会谈判4焦点■《京都议定书》还要不要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表示,本次大会谈判需要解决四大焦点问题,首先,发展中国家坚持《公约》和《议定书》双轨谈判,发达国家主张单轨制,抛弃《京都议定书》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官方首次明确提出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年份预期——2030年到2040年之间。我们已经确定了4个‘不容讨价还价的立场,其中包括不设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以及不确定碳排放的峰值年份。他表示,哥本哈根的重点将是建立资金转移的框架,而不是在数字上徘徊。
万钢说,作为科技部长,我认为越快越好,但精确的时间取决于如中国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科技发展等等不确定因素。他明确指出,印度的谈判立场保持不变。
但他也指出,未来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所以很难说峰值将会在这一时间区间的前期、中期或是后期达到。此前,政府与谈判代表之间出现不合,两名谈判代表曾决定退出前往哥本哈根的团队。印度拒绝制定峰值年份此前,哥本哈根会议举办国丹麦曾提出草案,希望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年为2025年,但这一提议随即遭到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拒绝。这也是中国部长级官员首次公开预估中国碳排放的峰值年份。
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表示,丹麦的提案根本无法接受,印度不会为绝对排放量达到峰值设定时限。他补充说,如果中国继续投资于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效,将碳捕获技术商业化并改变消费行为,在时间区间的前期达到峰值是有可能的。科技部部长万钢昨天表示,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将在2030年-2040年间达到顶峰,他希望中国能在此时间范围内尽可能早地达到峰值,并指出将采取必要的步骤以实现这一目标。丹麦此前提出的一份大会草案要将全球排放峰值年定为2025年,遭到以中国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强烈反对。
有研究机构此前估计中国将在2020至2050年间出现排放峰值。拉梅什说,我们希望作为方案的决策者,而不是破坏者。
有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年份已成为开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敏感话题。《卫报》的文章表示,万钢提出的2030至2040年这个预估将时间范围大大缩小
但他也指出,未来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所以很难说峰值将会在这一时间区间的前期、中期或是后期达到。我们已经确定了4个‘不容讨价还价的立场,其中包括不设立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以及不确定碳排放的峰值年份。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官方首次明确提出温室气体排放的峰值年份预期——2030年到2040年之间。万钢说,作为科技部长,我认为越快越好,但精确的时间取决于如中国经济增长、城市化进程以及科技发展等等不确定因素。有关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年份已成为开幕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敏感话题。科技部部长万钢昨天表示,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将在2030年-2040年间达到顶峰,他希望中国能在此时间范围内尽可能早地达到峰值,并指出将采取必要的步骤以实现这一目标。
这也是中国部长级官员首次公开预估中国碳排放的峰值年份。《卫报》的文章表示,万钢提出的2030至2040年这个预估将时间范围大大缩小。
印度拒绝制定峰值年份此前,哥本哈根会议举办国丹麦曾提出草案,希望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峰值年为2025年,但这一提议随即遭到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拒绝。有研究机构此前估计中国将在2020至2050年间出现排放峰值。
他表示,哥本哈根的重点将是建立资金转移的框架,而不是在数字上徘徊。此前,政府与谈判代表之间出现不合,两名谈判代表曾决定退出前往哥本哈根的团队。
拉梅什说,我们希望作为方案的决策者,而不是破坏者。他明确指出,印度的谈判立场保持不变。丹麦此前提出的一份大会草案要将全球排放峰值年定为2025年,遭到以中国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强烈反对。他补充说,如果中国继续投资于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效,将碳捕获技术商业化并改变消费行为,在时间区间的前期达到峰值是有可能的。
印度环境部长拉梅什表示,丹麦的提案根本无法接受,印度不会为绝对排放量达到峰值设定时限咖啡(cofee)和棺材(coffin)发音在英文中非常相近,也许是我听力不好,我同事说,两美元可能还不够买块棺材板呢。
有记者提问中国政府如何评价日本在2020年相对于1990年减排25%的目标,苏伟认为这比先前政府有进步,中国政府表示欢迎,但同时警告日本不要为此沾沾自喜。苏伟说,在场记者都是聪明人,眼力很好,自己也能感觉到欧盟的减排目标是不是宣称的那样意义深远、效果显著。
苏伟指出,发达国家减排是应当履行的国际义务,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采取的是自主减排措施。当地时间8号下午,中国气候变化中方首席谈判代表,中国代表团的副团长苏伟在会议中心C7区召开中外媒体见面会,这是中国代表团历史上首次举行中外媒体新闻发布会,会上,苏伟猛烈反击欧盟,并对日本和美国也提出批评。
苏伟称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要求在京都议定书原则下确定发达国家在2012年第二阶段的减排目标。因为它把一个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作为前提条件。欧盟将他们应该承担的国际义务同中国国内自主减排行动相比是不厚道的,欧盟将其减排20%和中国单位GDP减排40%目标相比较是不合适的。他表示,气候问题是发达国家近两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不加节制排放造成的结果,发达国家对此负有责任。
美国政府在开幕式时宣称将采取显著行动,苏伟表示美国2020年减排17%的方案,相对于1990年美国才仅仅减排3%,显然远远不够。他认为,欧盟应该做的是把自己在第一阶段承诺的减排目标作比较,2008到2012年这5年时间欧盟减排8%,相当于年均减排2.48%,现在欧盟提出20%的减排目标,从2013年到2020年8年年均减排1.05%,还不到第一承诺期的一半。
这场火药味明显的发布引来近200名中外媒体记者,由于场地限制,仅有70人进入发布会现场,许多境外媒体不得不在场外展开新闻大战。提到奥巴马将出席哥本哈根会议时,苏伟认为美国能否做出承诺,拿出资金技术转让方案,这对哥本哈根气候会议能否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如果这样的话,日本承诺的25%什么都不是。苏伟会上再度重申中国政府的立场原则,呼吁发达国家切实行动兑现承诺。